首页
首页» 本科生教育» 关于组织我校本科生参加“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的通知
 

关于组织我校本科生参加“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的通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3-25     浏览次数: 20

     


各学院及相关专业学生: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是大学生测绘科技创新的最高级别赛事,我校认定的国家级B类竞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实践动手能力,检验学生的测绘地理信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基于仿真实验平台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及科技写作能力。现决定由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负责组织我校学生参加”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内容

大赛设测绘技能竞赛(含数字测图仿真比赛、无人机航测仿真比赛、机载激光雷达仿真比赛和测绘程序设计比赛)、开发设计竞赛(含创新开发、创新设计和创业计划比赛)和科技论文竞赛。

大赛通知及附件详见两委会网站(http://smt.whu.edu.cn)“关于举办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一号通知)”。

1.测绘技能竞赛

测绘技能竞赛设有数字测图仿真比赛、无人机航测仿真比赛、机载激光雷达仿真比赛和测绘程序设计比赛4个比赛项目。数字测图仿真比赛、无人机航测仿真比赛、机载激光雷达仿真比赛设置校赛、省赛和国赛3个赛程。根据大赛限额,选拔参赛选手参加国赛。 参加2025年省级测绘技能类竞赛,并获得省赛最高等级奖励的选手,获奖文件经组委会认定,可直接入围国赛(限获奖相同赛项),不占所属高校的参赛名额。

2. 开发设计竞赛

开发设计竞赛分为创新开发类、创新设计类和创业计划类三个类别,所提交的成果必须是竞赛通知发布后形成的成果内容,需体现作品的关键技术、特色和亮点。每个参赛组选手不超过4名(组长须为测绘类专业本科生),指导教师1名。

3.科技论文竞赛

参赛论文未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且为测绘类科技论文。参赛论文的作者在比赛时点必须是在校本科生。每篇论文作者不超过3人且均为学生,同一学生参与署名的论文和同一教师指导的论文均限定为1篇。

二、报名对象及要求

1. 在校全日制本科生,学习过“工程测量“、”测量学“、土木工程测量”等相关测量类课程的同学,可选择报名测绘技能竞赛中数字测图仿真比赛、无人机航测仿真比赛、机载激光雷达仿真比赛中的任意一个比赛项目;学习过相关测量类课程并具有一定编程语言(Basic、C/C++、C#)基础的同学可优先报名参加测绘技能竞赛中测绘程序设计比赛,不可一人参加多项比赛。

2. 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具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或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同学可优先报名参加开发设计竞赛。

3. 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具有浓厚兴趣,并有一定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同学可优先报名参加科技论文竞赛。

4. 有团队精神,刻苦勤奋,保证有时间参加竞赛培训直至完成比赛。

三、竞赛报名

参赛同学请登录我校学科竞赛网报名端口(https://xkjszx.nwafu.edu.cn/),在“2025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项目中报名,必须在系统中填写自己的手机号和邮箱。经过选拔进入国赛的同学,将由竞赛负责人统一组织参赛选手在两委会网站(http://smt.whu.edu.cn)进行国赛正式报名,时间另行通知。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大赛QQ群中的公告。

四、竞赛时间

测绘技能竞赛(校赛)时间:2025年5月

测绘技能竞赛(省赛)时间:2025年6月

测绘技能竞赛国赛时间:2025年7月

开发设计竞赛国赛时间:2025年7月

科技论文竞赛国赛:2025年7月

五、奖励办法

1. 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由全国竞赛组委会颁发获奖证书。

2. 学校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校教发〔2020〕225号)文件给获奖者予以奖励,同时,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计入学分。

六、联系方式

大赛QQ群:1030769432(2025西农测绘国赛群),请以“专业班级+姓名”方式申请加群。后续关于竞赛的最新通知以及相关安排将在群内通知。加群后及时修改群名片(专业班级姓名,如“水资2301姓名”)。

联系人:余卫华  (QQ : 865562975邮箱:yuweihua@nwsuaf.edu.cn)    

教务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025-03-25


联系方式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邮编 : 712100

综合办公室电话 : 029-87080055

主管领导 : 田霄鸿   网管员 : 李平 杨萍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